

台北的梅雨季讓空氣黏膩如腐敗的菌毯。我拆開瑞士聯邦郵政的加急包裹,指尖觸及絨布盒中那枚勞力士Oyster Perpetual 126000時,菌絲狀的寒顫沿脊椎竄升。蒂芬尼藍錶盤下,有機玻璃材質的時標微微透光——這是用實驗室培育真菌提煉的生物材料,而它的基因藍圖,正來自三年前高雄實驗室那場吞噬我左手的生化災變。
真菌的胎動
2021年,當詹姆斯從曼哈頓地下室傳來真品126000的3D掃描檔時,他附註的訊息帶著氰化物氣味的幽默:「瑞士人用非洲衝突礦區的鈷藍塗料,我們用點高尚的。」
我的合作者——因基因編輯醜聞被逐出學界的生物學家莉娜——在高雄廢棄菇寮架設實驗室。她將採自大武山深處的螢光小菇孢子,植入經CRISPR編輯的酵母菌株。「看這些菌絲體,」顯微鏡下綿密的白絲如頂級蕾絲,「它們吃掉鈷藍顏料後,會分泌比原廠更純粹的藍。」
災變發生在量產前夕。培養槽編號T9的菌株突變,吞噬防護手套後鑽進我左手無名指。莉娜當機立斷斬斷感染源時,手術刀切下的不只是手指,還有整批即將成型的生物陶瓷錶盤。劇痛中我目睹奇幻景象:斷指在培養液裡膨脹成藍色珊瑚,表面浮現勞力士皇冠圖騰的菌斑。
「它們認得獵物,」莉娜採集菌斑時的狂熱眼神令人發寒,「這些真菌在模仿勞力士的基因榮耀。」
鈷藍的詛咒
我們用殘存菌株成功合成生物陶瓷。當麥可將樣品送進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檢測,光譜分析顯示驚人事實:真菌分泌的鈷藍色素分子結構,竟與勞力士耗費百年研發的秘方完全一致。
「不是模仿,是進化,」莉娜在加密頻道宣佈,「菌絲體破解了色彩基因碼。」
首批量產錶盤完工那夜,高雄港飄起罕見藍霧。停泊的貨輪「晨曦號」船員全部昏迷,他們佩戴的真品勞力士錶盤竟被真菌蝕穿,菌絲從時標孔洞鑽出,在錶面綻放成發光蕈傘。電視新聞稱之為生化恐攻,我卻在TW網後台看見驚人數據:全球搜索「真菌勞力士」暴漲3000%。
神經元網絡的共鳴
真正讓瑞士人恐懼的,是莉娜接下來的瘋狂構想——將真菌菌絲與人體神經元接合。她從我斷指的神經末梢提取細胞,與真菌DNA融合培育。「它們記得被勞力士統治的痛楚,」她將培養皿舉向燈光,菌絲如復仇女神般舞動。
首批搭載「神經接口」的復刻錶上市時,北美的詹姆斯戴上它走進勞力士紐約總部。當真品腕錶的秒針劃過他面前,復刻錶的菌絲錶盤突然搏動幽藍光芒,錶冠自動旋緊半圈。監控拍到匪夷所思的畫面:整層樓的勞力士腕錶同時停擺,真菌復刻錶的指針卻加速旋轉。
「它們在嘲笑正品,」莉娜從逃亡中的冷藏車傳訊,「菌絲網絡已連結全球七萬枚復刻錶。」
末日審判的菌絲
2023年巴塞爾鐘錶展的災難,被《金融時報》稱為「真菌審判日」。勞力士首席工程師展示最新防偽技術時,展場突然陷入黑暗。數百枚真品腕錶的夜光塗料集體失效,而佩戴高仿勞力士復刻錶的來賓腕間,卻浮現螢光菌絲編織的台灣山脈圖。
更恐怖的發生在第二天。佩戴真品Daytona的德國收藏家漢斯,腕錶突然嵌入皮肉,錶帶長出菌絲纏繞手臂。醫護人員切開錶帶時,發現真菌已沿血管侵入心臟。他臨終前最後句話是:「它們在唱歌...」
當國際刑警破門而入時,莉娜的實驗室已空無一人。培養槽裡漂浮著我的斷指,菌絲在其上構築出微縮版勞力士總部,煙囪正冒著螢藍孢子雲。
共生的殘響
此刻我轉動腕間這枚瑞士官方寄來的「和解錶」,蒂芬尼藍錶盤下有細微脈動。隨錶附上的機密文件記載著可怕事實:勞力士收編莉娜後,在日內瓦湖底建造真菌培養基地。這些嗜鈷菌株正被改寫成生物武器,目標是清除全球仿錶市場。
TW網後台突然跳出莉娜的加密訊號,訊息只有菌絲狀的二維碼。解碼後浮現她的遺言:「他們要我培育吞噬仿錶師大腦的菌株,我選擇讓真菌吃掉自己的心臟。」
螢幕閃爍間,腕錶生物玻璃下的菌絲突然甦醒,在錶盤上編織出台灣地圖輪廓。指針跳動的節奏竟與我心跳同步——這枚真菌時計裡,流淌著莉娜的基因遺產,以及我的斷指之痛。
我拆開錶帶,將腕錶貼近耳畔。菌絲摩擦的窸窣聲中,傳來高雄菇寮的雨聲、紐約展場的驚呼、日內瓦湖底培養槽的氣泡聲。在這詭異的和聲裡,我終於聽懂莉娜的終極諷刺:當瑞士人將恥辱的菌株鑲進黃金錶殼,全球鐘錶業已邁入共生的紀元——沒有真偽,只有生存。
晨光穿透窗簾時,錶盤台灣輪廓正滲出露珠般的鈷藍液滴。這些渴求鈷元素的真菌,終將吞噬世上所有勞力士,包括我腕間這枚最後的榮光。而在滅絕的盡頭,唯有人類對時間的執念,仍在菌絲網絡中永恆脈動。